警示
多渠道输血房企蕴含系统性风险
中金报告指出,“兴业银行历来以房地产+地方政府相关融资著称。我们的测算表明,截至上半年末,兴业银行表内外房地产/地方政府相关融资分别约为0.50万亿/0.71万亿,占其总资产的比例为34%,为上市银行中最高。但我们的调研发现,兴业银行内部从去年年中以来就开始显著降低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
对于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而言,最普遍的一种就是通过银行贷款。据央行统计,截至2013年末,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占所有人民币贷款总量的20.3%,其中开发贷款4.6万亿,占总贷款6.4%。从多家银行高层的表态来看,银行开发贷的原则是“总行控制,分行权力有限;实施名单制管理,只有在名单内的房企才能获得贷款;总量和增量控制”,今年,多家银行对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并没有总量新增的计划。
“近年来,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对银行来说依然是比较好的业务品种,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开发贷是各家银行争抢的业务,因为这些房贷业务可以带动银行中间业务和个人业务的增长。”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不过,随着去年银行内部调整贷款结构的要求,和降低信贷集中度,对房地产开发贷进行了压缩,因此,房地产开发商避开银行选择和第三方机构接触获得融资,比如信托、券商机构,开展了资管计划、衍生理财和自有资金对接业务品种,这尤其体现在房地产供应链的融资过程中,有的企业是为了拿地,有的则仅仅是为了弥补自有资金不足。”
即便房地产企业融资不再单纯依靠银行贷款,但信托、理财等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却与银行体系衔接在一起。中金公司调研认为,去年银行业新增房地产夹层融资规模约为1000亿至2000亿,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至2%,这种融资方式带有股权融资性质,操作上是以理财资金在中间环节成立有限合伙公司,再给开发商提供资金,与监管政策打“擦边球”。另外,中金地产研究员还预计,所有金融机构通过集合信托、房地产PE基金等提供的资金大概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0%至20%。
某国有大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这两年中,商业银行为了扩张自身资产规模,就通过买入返售业务做大同业业务,获得高利润,相应的实体企业就需要承担高昂的融资成本。然而,大量的买入返售背后是信托受益权,银行借此绕开了监管层对其表内贷款额度的控制。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操作的买入返售资产大多都围绕房地产领域,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到投向了哪里,但背后却是银行互保的链条,一旦发生风险就将是系统性的。”
“虽然,房地产行业被列为调控行业,不论是开发贷款还是个人按揭贷款,政策都是在收紧,但是根本上,银行还是愿意把资金放给房地产业,房地产企业尤其是民营房地产企业也有这个需求,前门走不通,银行会走后门,会想其他办法来为房地产行业融资。”一位房地产投资人士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