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绿城沉落:宋卫平赌性市场幻灭 几乎到破产边缘【2】

2014年05月26日07:20    来源:中国经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绿城沉落:宋卫平赌性市场幻灭 几乎到破产边缘

  高峰到低谷

  遗憾的是,绿城的“第二”宝座并未坐得太久,宋卫平作为商人的“赌性”很快给绿城带来了危机:2009年至2010年间,绿城在土地市场投入重金,购买了超过300亿元的土地,不少地块创下了当时的地王纪录。

  大量地价款的支付以及开发资金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绿城负债率的急剧上升。到2011年年底,绿城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149%,成为当时国内负债率最高的房企之一。而另一方面,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形势的日益严峻,绿城过于集中的项目布局以及偏高端的产品定位,使其在销售上受到了严重的冲击,2011年,绿城的销售额迅速下滑至353亿元。

  绿城由此遭遇了2008年调控之后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有过多次,银行的贷款明天必须归还,今晚资金才艰难到位。”宋卫平不止一次对媒体提到那段时间绿城的艰难处境。

  2011年年末,网络上开始流传着绿城即将破产的传言,此前一直低调的宋卫平不得不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紧急作出澄清称:“尽管绿城目前遇到了资金困难,但完全可以通过出让一部分项目的股权来解决,距离破产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

  最终,拯救绿城的是九龙仓和融创中国。2012年6月,九龙仓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斥资大约50亿港元入股绿城,成为了绿城的第二大股东;随后,融创中国也以33.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绿城上海和苏锡常四个城市的9个项目,解了宋卫平的燃眉之急。

  几乎走到了破产边缘的绿城就此“复活”。在事后回顾这段疯狂的历程时,宋卫平对于自己的失误并不讳言,其坦言当时对宏观调控判断的失误,“当时我们对未来、对市场抱有幻想,很天真,导致了绿城的一系列问题。”

  成败宋卫平

  暂时解决了资金困局的绿城并非就此渡过难关,在先后引入九龙仓、融创中国之后,绿城似乎依旧是宋卫平原来的那个绿城,在公司内部,宋卫平依然拥有“说一不二”的话语权,从产品到战略,从管理到思维,绿城始终无法摆脱的是宋卫平的影子。

  “但市场已经改变,原来‘多囤地、高品质、高价格、大户型’的战术打法已经不灵;原来那种‘只要做出品质、不怕市场消化不了’的思维方式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换不回利润空间。”赛普咨询分析师李春亮认为,宋卫平的理想主义以及经营哲学可能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市场环境,这是绿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宋卫平对于产品品质的极度偏执,一方面给绿城带来了极高的声誉,但同时也让绿城的项目开发承受了极高的成本。在绿城,员工最怕的就是宋卫平巡盘,“眼光毒、看得细、要求严,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要求现场整改,即使有少许的色差或瑕疵,都会被要求砸掉重做。”这样的案例在绿城的楼盘中时有耳闻。

  不计成本的做法直接吞噬着绿城的利润。尽管绿城的产品定位中高端,但其销售毛利率水平却一直处于行业的中等偏下水平,且近年来一直处于下滑状态。“盈利能力弱的原因有追求高品质的影响,也有内部运营管理的问题。”李春亮称。

  与此同时,宋卫平的理想主义也影响着绿城的产品定位。在宋卫平的影响下,“单价高,户型大”成为了绿城产品的普遍特点。根据其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绿城的销售均价是20813元/平方米,是国内唯一一家均价超过2万元的大型房企。而赛普统计的分析数据也显示,其平均户型约150平方米,平均总价400万元(每套),李春亮表示:“这绝对属于二三线城市的‘高档货’。”

  “没有了宋卫平过于写意的管理风格,以及在成本、产品细节的偏执型管控,绿城可能将会更像一个上市公司那样,追求去化率、追求品质与成本的平衡以及财务的纪律性。”知名地产评论人士攸克君认为,宋卫平引退,对于绿城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上一页
(责编:孙红丽、唐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