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争
业态分区不清 多问题待解
作为上海市普陀区的商业大航母,环球港的打造一定程度上也被理解成“普陀区意在拦截从大西北以及其周边地区前往中山公园一带的客流”。
长宁区中山公园商圈的升级改造似乎让普陀区看到了未来的竞争趋势,在缺乏中心项目的情况下,月星环球港在一片呼声中“顺势而生”。
“无可厚非,就从地铁路线来看,环球港的确具备先天的交通优势,因而西北方向的客群是愿意前来的。”有业界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陈丽琳也表示,分流确实是可能的。不过,相对而言,西北方向的客群消费档次低些,因而环球港分流的,大多是前往中山公园附近、目标是高消费产品的客群。
在陈丽琳看来,中山公园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区域商圈,且周边商业项目选择较多。“如果西北方向来的消费者想要进行一个比较密集型的消费,那么肯定会选择人气更旺,消费场所更多的场所,环球港会分流中山公园客流,但应该不是很大。”
一位长期关注商业的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同区域之间在商业上的竞争是存在的,但也不能完全界定为竞争关系,在商业上,不同中心之间关系更为贴切的描述应当是一个“共同打造培养且互补的关系”。
最终的“竞争”结果会否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陈丽琳指出,还是要看开发商如何定位产品。“比如南京西路和南京东路,离得近,但是产品完全是不同的,就看主打什么特色以及主题。”她表示,如果是恶性竞争,那就是开发商或者政府在片区规划里存在的问题。
尽管不至于两败俱伤,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型商业体确实挤压了周边小商业项目的生存空间。中山公园商圈龙之梦“一站式”交通枢纽的特点对巴黎春天等老牌商业设施均产生了分流。眼下,无论是巴黎春天还是周边的玫瑰坊,人气不足已经显而易见。在距离环球港地铁一站之远、曹杨路附近的长城大厦,内部餐饮商户在环球港开业后不断撤离。“现在就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了。”一位附近居民表示。
在这样两个区域,未来会不会就是环球港和龙之梦独大,而其他小型商场都将难以生存?对此,上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状态实则是两大趋势。“百货业由于业态单一性的因素,有一个下滑的趋势,他们自己也在寻求调整。”他表示,大型商业项目之间往往是协同关系,更加挤压了中小型的项目的发展空间。“未来,这些小型的商业项目还不至于死亡,但发展也将不温不火。”
齐晓斋指出,和大卖场挤压周边超市相似,大体量的购物中心布局后,旁边的商点经营的品类及品牌和其相似的话,受到的影响会很大,除非错位经营反而能有带动作用,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购物中心大多是综合经营的,体量大,和它不重复很难。”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