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征强拆背后是暴利
对于频发的土地违法事件,有网民认为,土地财政思想作祟,政府征地缺少有效制约监督,农村基层民主不健全以及征地拆迁巨大利益驱动,是背后主要诱因。
网民“沃山沃水”表示,强拆强征,损民肥官是明摆在桌面上的事:一是可以提高当政者的政绩,有了项目特别是大项目,打通了上升管道;二是土地财政在作祟,赚得盆满钵满的是当地财政;三是招商引资的提成对地方官员来讲是笔大收入;四是依附体制的拆迁公司通常是利益集团的裙带。
网民“来到海边看地球”认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达到严重依赖程度,在巨额地方债压顶用投资拉动经济创政绩的冲动下,地方政府把目光投向民众赖以生息的土地,在给予极少补偿甚至强征、强拆的情况下,大肆侵占农民土地。
网民“段郎说事”认为,中国农村征地悲剧频现是不合理征地制度和发展模式造成的。地方政府既是征用土地政策制订者,又是政策执行者,甚至连补偿决定权、调解、处置一肩挑,这种局面非改不可!
网民“李春华律师”表示,一些基层政府没能尽力维护群众利益,在一些土地征收纠纷中,甚至存在官商勾结的“强征利益链”。
打破土地市场垄断
网民“杨遴杰”认为,要根本扭转土地违泛滥局面,还需要在制度上下功夫,一是司法体系要保护民众土地权利不受侵害,让违法行为无法开始;二是对违法行为实施到位的惩罚,惩前毖后。
网民“张卫斌”表示,土地资源有限,靠卖地过日子并非长久之计。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尽快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博主“余丰慧”认为,应打破政府垄断土地市场的局面,在土地经营上引入市场机制。改变改革目前政府性公司从农民手中低价圈地、高价卖给开发商的状况。必须使农民以拥有土地经营权(相对所有权)资格直接参与到土地征用议价之中并且成为交易议价主体。逐步实现土地征用由土地经营权的农民与土地需求者直接交易议价,使得市场机制在配置土地资源上发挥主要作用。这是保护土地经营权者利益,杜绝暴利强征的治本长效之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