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人民网>>房产>>正文

今年全市118个棚户区改造,涉及5.7万户家庭。

记者深入东城西忠实里棚改区24小时 与居民同吃同住

耿诺

2015年05月08日07:52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棚户区里的24小时

   小金小廖住在西忠实里2号院,院内搭建的小厨房只有2平方米,一侧还被一棵大树占去了不小的一块儿。小廖(右)正在狭小拥挤的厨房里做饭。

  ▲在西忠实里地区,这种在危房上加盖房屋的情况十分普遍。由于租金低廉,仍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租住。

   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砖房斜靠着铁路路基,如果赶上火车经过,房屋地面会微微传来震感,让这些老房更加危险。

  ▲西忠实里最近几年外来租住人口不断增加,私搭乱建日趋突出,火灾、防汛及治安隐患严重。

  本报记者 耿诺/文

  本报记者 孙戉/摄

  “也不知道还要在这屋里,睡多少个晚上。”轻轻给5岁儿子小宝盖上被子,35岁的小廖叹了口气,抬眼看了看天花板上脱落的墙皮,似乎已经无力再和整个屋子的阴暗潮湿较劲。第二天6点多,她就要出门,送孩子去10公里之外一条胡同里的公立幼儿园上学。

  透过山墙上的窄窗,建国门外一片灯火辉煌。但在通惠河南岸、铁路北侧这片0.49平方公里的棚户区内,却暗哑无光。胡同里没有灯,路边没有灯,整个区域似乎要被黑暗吞没。

  按计划,今年本市要对118个棚户区进行改造整治,改善5.7万户家庭的居住条件。这些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也已纳入住房保障建设计划。5月5日至6日,本报记者与棚改区家庭同吃、同住、同行24小时,贴身感受他们对棚改启动的热切期盼。

  围着大树“生长”的厨房

  一棵大树,被4面墙围着,组成了一个不到2平方米的小厨房。树上还钉着几根钉子,挂着案板和餐具。虽然主妇小廖在树干下洒了不少盐,但仍治不住每逢阴雨天往树干上爬的鼻涕虫。随着这棵树的顽强生长,厨房屋顶和地面每年都要维修——这就是东城区西忠实里棚户区中,“贫嘴张大民”式生活的现实版。

  西忠实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一直被叫做出京第一扇窗,但说实在的,真有些说不出口。”5月5日中午,属地居委会的年轻小伙子将记者一路送到这片区后有些窘迫。

  南至北京站出站向东的轨道线,北到通惠河南岸,西到东二环通往通惠河北路的引桥附近,东到东城和朝阳交界处附近。从地图上看,西忠实里堪称“黄金”地段,但开车行驶在通惠河北路上的人从来不会注意,在影影绰绰的绿化带掩映下,灰头土脸的房屋连成了片,散发腐旧而破败的气息。

  为了照顾家人,小廖没有外出工作。只要醒着,她就放起了音乐,似乎想掩盖几十米外的交通噪声。15时15分,小廖推出了自行车,准备去10公里之外的幼儿园去接孩子。一来一回奔波3个小时。

  这也是小廖能躲出去安静一下的时间。如果呆在屋里,长则1个多小时,短则三五分钟,火车经过的声响就会传进来,尖利悠长的刹车声久久盘旋。

  构成复杂的邻居们

  6日清晨,紧邻着河道、出租给几家物流公司的仓库已经传来了吵闹声。小廖也随之起床,开始收拾他们这间还算规整的房子。

  “收拾了几年,越收拾越潮。”边扫地边打蚊子的小廖说。

  这个院落,是小金小廖两口子从2011年开始住的。为了让孙子上幼儿园近点儿,当年,金大爷搬到了通州,想看一眼孙子,得起大早进城。

  金家在这儿已经生活了6代,是村里的“土著”。“隔壁就是我大爷家,96岁了还在这儿住。要说我这些邻居啊,来得太复杂!”金大爷咳了一声,放下儿媳妇递来的粥碗,说起几十年前的事儿来。

  在金大爷出生时,这片还是农田,属于南磨房大队,只有6户人家。第一批外来住户,是当年建设北京站、铁路和河道沿线施工企业的员工。这些企业在此处盖起了工棚和仓库,先是安置一些临时住户,随后就慢慢变成了宿舍。而后,北京站招来了一些外地户籍工人,这些工人也先后被安置在铁道沿线上。直管公房、单位自管公房、私房、农民宅基地,单位自建房、居民自建房,各种类型的房产在这里盘根错节,似乎除了正规商品房之外,这里能找到北京市所有房源的合法和非法种类。

  已经在这儿生活过多年,小廖从没有去过“西边”。金家人嘱咐她那边乱,让她轻易不要走动。

  “你想去?我陪你去。”小廖似乎对那片地区也有些好奇。

  越往西走,越破败。虽然记者已经走访过北京很多著名的棚户区,但仍旧被这一幕震撼了——看上去至少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砖房斜靠着铁路路基的坝体,再利用斜坡的屋脊,支撑起用木板、钢板搭出的2层窝棚来。在老砖房斜屋顶的缝隙中,房主用一些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砖块、椽子垫高。椽子已经变了色,露出已经腐烂的芯儿来。

  这里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聚居地。河南人张大姐来北京已经1年多,每月450元的租金,让她能在东二环这个地方,有个自己的小窝棚。

  “别看了别看了,屋里太乱,没收拾。”二楼的一个拐弯,竟然藏着3间房和一个“厨房”。好心人给了张大姐一张窄窄的吧台椅,张大姐拖着往上走的时候,椅子居然卡在了走道中间,上不去、下不来。

  记者帮忙托起了椅子,张大姐也不好意思再拦着。但她的屋里已有一床一桌,容不下第二个人下脚。

  13年的期待快要圆梦

  从张大姐家出来,正好赶上一列火车经过,地面微微传来的震感,让这些老房更加危险。这条铁路将忠实里和西忠实里划开,一头聚集了10年内如春笋般长起来的新小区,但这头却一如既往地破败。

  东花市街道副主任闫涛从2000年就在这片区工作。他记得清楚,当时整个东花市区域只有几栋楼房,像西忠实里这样的棚户区面积得占到95%以上。而2001年开始,富贵园、国瑞城等用地启动了回迁和动迁,现在有95%的区域已经建成了现代化的高楼。

  所剩的5%,就包括西忠实里,而这里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弃管区”。到现在为止,此处有线电视已经停了5年,有些没装电表的家庭还在蹭市政电。平房院里家家户户装了水龙头,却水压不足,新盖起来的公厕也因为缺水只能当旱厕用。

  “千万别去,去公厕方便一趟,你出来就恨不得赶紧洗个澡。”小廖拉住了记者的胳膊。

  街道办参与了多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个区域“普遍都是危房”、“普遍年久失修”、“普遍存在私搭乱建现象”,居民们从2002年就开始盼着拆迁。

  2014年,好消息传来。西忠实里成为2015年“力争取得较大突破”的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西忠实里涉及居民445户,拟全部外迁安置,腾空土地后建设绿地。

  去年年底,针对这个区域的摸底调查启动了。100多人在此地花了1个月的时间,终于捋顺了这个区域错综复杂的房产关系和人口数量。目前,除了两户人仍旧失联之外,其他数据已经悉数齐备。

  “看这样的趋势,今年就能贴出公告,争取年底前就让第一批居民搬进新家。”一位项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这个区域已经有了稳定的立项、资金、对接房源意图,相关工作正在落实中。

  记者了解到,此区域对接的豆各庄地块保障房已经是现房,位置就在五方桥外第一出口边上。相关部门还会考虑孩子们上学的问题,是到当地安置,还是在拆迁前就确定在户籍地上学,会给居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

  “虽然没定,但也开始盼着搬新家了。”小廖的脸上,有了喜色。

(责编:朱江、孙红丽)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