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人民网>>房产>>正文

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 以“三大建设”为抓手 以建设美丽城乡为基础

广东揭东区委书记吴平河:争当揭阳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典范

魏金锋 达海军 江明东

2015年07月20日08:10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争当揭阳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典范

  揭东城区。揭东区委办供图

  军埔电子商务村。揭东区委办供图

  中德金属生态城金属表面处理中心。揭东区委办供图

  揭东

  “要以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目标,始终抓住‘稳中求进’总基调,抓牢‘实体经济’主抓手,抓实‘深化改革’动力源,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在推动转型升级中加快揭东新发展。”揭东区如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两大战略”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揭东区委书记吴平河给出了答案。

  在吴平河看来,狠抓项目建设,做强实体经济,加快“三大建设”进程,建设美丽城乡,是揭东区争当全市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典范的重要举措。

  作为揭阳最年轻的建制区,今年来,揭东区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大战略”和揭阳市委、市政府“抓落实、促发展,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三大建设”为抓手、建设美丽城乡为基础,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各项任务按计划序时推进,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年过半任务过半”,财税收入、固定投资、外贸出口等重要经济指标增长强劲。揭东区正以饱满的发展自信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力争当全市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典范。

  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

  狠抓项目建设

  做强产业经济

  如今走进揭东经济开发区,一座座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车间生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整个园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借助揭东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契机,该区企业迅速行动,依靠技术改革和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实现稳步发展。

  技术改造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更是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迫切需要。

  巨轮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55亿元实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产业化、高精度液压式轮胎硫化机、高精密铝合金子午线轮胎模具等技术改造项目,加快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预计项目建成后新增销售收入超7亿元。

  广东宝嘉不锈钢实业有限公司正是通过不断提高技改水平,实现企业由做大到做强创新发展的典范。作为一家专业生产精密不锈钢冷轧薄板的企业,该公司通过改建现代化厂房,引进3条全自动不锈钢压延生产线,并配备2条不锈钢退火炉,既加快了“登高”步伐,也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项目技术含量更是填补揭阳市空白。

  广东白石实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塑料配件、金属配件和模具制造加工的民营企业。该公司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增资扩产,更新设备,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高端塑料用品增资扩产项目将于2015年底进行设备安装和试产。预计项目全面投产后,年创产值2亿元,实现税利超1000万元。

  揭东区区长吴毅青告诉笔者,经过20多年的发展,揭东具有比较扎实的工业基础。接下来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就是要发挥好这一优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使揭东经济发展在量和质上都有新的突破。

  笔者了解到,2015年,揭东全区计划“六个新增”企业任务222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新增限额以上商业企业20家,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新增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家,新增法人企业130家,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32家。目前,该区已经有巨轮股份、榕泰股份、大北农、粤群海洋等4家公司成立了院士工作站。

  为加快由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变,揭东区还专门制定《关于揭东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加快由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变。到2017年末,全区有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1%,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企业达到50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20家,超50亿元企业1家。

  随着一大批企业以“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推进增资扩产,揭东实体经济正在蓄势腾飞。

  “三大建设”为抓手

  优化交通网络

  加快园区建设

  多种机械设备在工地上同时作业,铲土、运土、卸土、填筑、压实等环节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近日,趁着天气好,中德金属生态城珠江大道北段建设现场掀起大干快干高潮。

  今年来,揭东区以“三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全面加快经济社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揭东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

  揭东地理位置优越,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厦深高铁潮汕站距离新城中心区不到20公里(15分钟车程),广梅汕铁路、梅汕高铁、梅汕高速、潮惠高速、206国道、省道335线、榕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梅汕高速通过新城区就有锡场、埔田、云路三个出入口。

  虽然交通优势明显,但揭东还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扩展优化交通网络上,揭东区创新乡村路网建设模式,坚持“一事一议、社会捐助、财政奖补”的原则,改变以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补助模式,利用交通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每年选择一个镇重点突破,成片打造提升。今年,该区将新建通自然村硬底化道路40公里,重点是抓好玉滘镇2015年乡村公路示范点建设工作。同时,切实做好梅汕高铁揭东段建设的征地、赔青、拆迁工作,加快建设玉湖大道、县道马五线新亨段、埔田镇埔新公路、锡场镇江潭公路等地方公路,实施乡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工程,构建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

  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揭东着力加快三大产业平台建设,其一是中德金属生态城,其二是揭东经济开发区,其三是中国淘宝军埔电商圈。

  据介绍,中德金属生态城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超1500亿元,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办园模式进行建设,是创新园区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创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三个创新”示范园区,将打造成为一个集群化、高端化、综合化、生态化的宜业宜居生态新城。

  2014年12月,中德金属生态城获评“2014年广东年度经济风云园区”,已成为中德合作经济委员会成员、华南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和国家对德合作的重要平台,2015年5月16日正式获得国家工信部“中德(揭阳)中小企业合作区”授牌。揭东经济开发区也先后荣获“广东省先进经济开发试验区”“中国优秀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等国家、省级称号。

  作为振兴发展的主要抓手,围绕打造揭阳市区扩容提质的先行区,揭东紧紧抓住撤县设区的重要机遇,坚持“产城融合、扩容提质”的方向,大力推进揭东新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如今,在距离主城区不足10公里半径的范围内,揭东已经形成了中德金属生态城、揭东经济开发区、中国淘宝军埔电商圈三大产业平台,就业人口已达10万左右,为揭东的新城扩容建设、聚集人气提供产业支撑。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按照规划,揭东新城主城区49.5平方公里,争取用15年时间建成,人口聚集规模达到50万人;核心起步区6.9平方公里,争取用5年时间建成,人口聚集规模达到30万人。两年多来,揭东以6.9平方公里的起步区为重点,按照“一核一轴三区”的布局和“环城景观带·山水生活圈”的定位,全力推进建设。

  此外,揭东还坚持走具有揭东特色的民生引领型务实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全市乃至粤东地区实现了教育强镇(街)全覆盖、建成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三个率先”;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全覆盖;深入推进省级水利示范县、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抓好社保扩面征缴和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率先建成全市唯一一所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等等。

  随着一系列事关民生福祉工作的不断推进,扩容后的揭东这个“明日之星”开始嬗变。

  美丽城乡建设为基础

  村貌悄然蜕变

  建设幸福村居

  如今行走在揭东大地,绿树丛中,农家庄园星罗棋布,文化公园就在村民家门口;房前屋后,昔日臭水沟变身清溪明渠,河水淙淙流过。

  这仅仅是揭东全面拉开基层公共事业发展的序幕。按照揭东区今年提出关于大力发展基层公共事业的部署,随着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和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等建设的推进、村居基层多元投入力度的加大,全区112个村庄村容村貌将实现悄然蜕变,已有89个村建成文化公园,乡村美景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在建设过程中,揭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指导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要坚持从发展最需要、群众利益最密切的重点环节抓起,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与发展,特别是要抓好“十村示范、百村带动、千围建设”村庄综合整治,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15年来,揭东区选定云路镇陇上村、埔田镇牌边村、玉湖镇新寮村3个主体建设村及周围32个辐射示范村作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区域。目前全区乡村按照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有雨污分流、垃圾收集转运、文化活动场地、村道巷道水泥化、公共服务场所、特色亮点“一规四化六有”的标准,全力打造幸福村居示范村,计划用3年时间,把揭东农村打造成全市最漂亮的乡村,力求做到“村村美丽、户户整洁、人人幸福”,推动“建设美丽幸福新揭东”目标的实现。

  此外,揭东区还把电子商务村、竹笋产业带、乡村文化旅游、农民新居和新型工业园连成一线,打造集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于一体的示范线路,并着力探索以“一室两会”为主体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多措并举,让揭东新农村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

  揭东区作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同时也是省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试点、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和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创建单位,坚持“宜居、宜业、宜游、文化繁荣、生态和谐”的建设理念,通过“五创新一完善”,即创新村级自治机制、创新新农村建设机制、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机制、创新农村住房“小区化”模式、创新金融惠农机制、完善农村管理服务机制,使乡村治理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典型案例

  集中优势资源

  建设“电商第一村”

  军埔电商村位于揭东区锡场镇西北部,总面积0.53平方公里,现有家庭490户,总人口2695人,是全国20个“淘宝村”之一。2013年起,揭东区推出一揽子扶持措施,集中优势资源在军埔村全力打造电商人才、电商服务、电商产业、电商文化、电商制度“五大高地”,建设“电商第一村”。

  全村目前已有350多户、近2000人投入网上销售活动,开设淘宝网店3000多家、实体网批店300家,月交易量约120万笔,高峰期月成交金额达1.68亿元,网上销售的主要产品是服装、皮具、电器、五金、玩具等,吸引了超过近百家外来企业进驻,2014年“双十一”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带动新亨、锡场周边镇村开设网店近万家,促进乡镇就业创业超过10万人。

  军埔电商努力探索了一条农村创业创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新路子,直接引领了揭阳电子商务的燎原之势,成为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电子商务的一座“灯塔”。

  据悉,军埔电商主要做法有:打造电商人才高地,建设电商培训中心,开展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全渗入式”的免费培训;打造电商服务高地,成立电商服务中心,工商、电信、金融、规划建设、招商、协会驻点;打造电商产业高地,制定了“一街(电商智慧大街)、一村(军埔电商第一村)、一园(揭阳市电商产业园)、一带(粤东电商产业带)、一圈(海峡西岸电商产业圈)”的发展扩张路线图;打造电商文化高地,对全村的软硬件环境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为电商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营商环境;打造电商制度高地,针对电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各种措施,让军埔村成为电商创业致富的乐园。

  声音

  揭东区委书记吴平河:

  把打造法治软环境作为发展首要保障

  吴平河表示,将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强区。一是巩固壮大第一产业;二是提升做强第二产业;三是培育拓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各种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重点在军埔电商“第一村”、红木家具“第一城”和实体物流“第一区”上做文章,加强与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合作,争取把玉和物流园创建成为全市首个保税物流园区,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以“三大建设”为抓手,通过政府工程引领、社会企业主体工程加大投入和基层民生工程的全面铺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配合做好梅汕高铁客运专线揭东段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岐山500千伏输变电站、粤东农产品物流城、城区公共市政设施和全区乡村路网建设;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重点是推进两大平台建设。城市建设方面,重点是推进丹凤城、御江南等9个住宅小区和农科路、育才路、污水处理厂二期等12个市政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提升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打造更具活力的宜居宜业新城。

  此外,把打造法治软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保障,努力优化发展环境。要加强法治农村建设,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全面推进中央农办农村综合改革试验联系点和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首批创建点工作,深化“一室两会”,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农村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按照“一事一议、社会捐助、财政奖补”的原则,凝聚政府、社会、群众各方力量,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强大合力;严厉打击“两抢一盗”、严重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积极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生态,为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责编:朱江、孙红丽)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