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人民网>>房产>>正文

易道魔方系统——中国家具工业4.0探索【3】

徐效钟

2015年01月09日08:52  来源:人民网-房产频道  手机看新闻

  “易道魔方系统”在定制家具平台上,以终端提交的订单数据来驱动平台整体运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产业链资源联动。该系统自动分析计算,数据信息驱动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包括:上游供应商的原材料自动供给;生产企业的自动排单、全自动生产加工和包装入库;物流环节的自动提取及配送至各个区域城市;终端服务环节的送货安装等)。待交易完成后,客户端线上对产品及服务的评价反馈会直接指示财务结算中心对上述供应、加工、物流、服务等所有产业链环节(企业)自动实施资金划拨结算。互联网终端消费者的定制方案一经提交,无需人工拆单、纸质传递,标准化数据便会贯通所有环节。对工作人员而言,真正实现了“在线”工作而不是“在岗”工作,每位员工都是在互联网终端上工作,与市场和用户零距离。在定制家具领域,“易道魔方系统”建立起了可以面向全球的第一家可实施完整产业链全面信息化的“C2I”商业模式。

  “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的普适意义

  整体而言,中国企业往往对几十年来的工业化成就津津乐道,甚至引以为傲。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让相当一部分企业异常兴奋,再加上国外不时发出的阵阵叫好声,已让我们很多人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究其本质,很多所谓的颠覆式创新,大多不过是些商业小计谋,终归是在营销环节打转。如果中国企业只留恋于互联网所带来的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而在实体产业上不能实现真正的技术性突破,就很难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迎合即将到来的新工业革命。

  任何领域的科学研究只是证明理论上的可行性,至于如何让技术成果转变为生产力,还是要靠企业通过工程师找到应用的具体方法才行。以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与工业强国德国相比较,中国的差距绝不仅仅体现在工业产品的质量上,更大的差别在于工业基础。德国是一个工程师的国度,一丝不苟的系统性思维是其内在特点。“德国制造”不仅仅是品质的保障,我们更应该关注品质背后的“制造”。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持和精益的生产管理,哪来的品质?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逻辑。而在中国某些企业的眼里,似乎“制造”已被很多人遗忘了,只是一味地强调“赢在终端”。好像只有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做几场轰轰烈烈的营销活动,让品牌“高、大、上”起来才能黏住消费者,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是当今中国很多家具企业急功近利心态的直接反映。终端营销固然重要,但要知道好的口碑一定来自于过硬的品质,真正的品牌一定是口碑的代名词。在未来的大数据时代,所有信息都将透明,任何形式的“包装”行为都将暴露在阳光下,裸露在消费者面前。就制造业而言,仅凭在流通领域上的商业技巧,是不可能实现制造业腾飞的。说到底,产业要升级,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之路,必须消除虚火,找准差距,在不断提升产业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借力互联网,追赶德国这个先进榜样。

  另外,目前中国还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对工业企业的认知和评判普遍存在误区。判断一个企业实力的标准依据的是企业人数,似乎企业人数越多,企业就越有实力。殊不知,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恰恰与用工人数成反比。换言之,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目的就是以自动化替代生产线上的密集人工劳动,以信息化解放业务流程中的日常管理人员,以智能化摆脱工艺上的工程师、设计师等技术人员,最终让企业摆脱人力依赖,实现高品质、高效稳定的“无人作业”。

  把握历史机遇,让“工业4.0”在中国全面开花

  对于各个行业领域的中国企业来说,由互联网引导的新工业革命既可能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也可能是生死攸关的挑战。上述定制家具领域的C2I模式虽然无法直接复制到其它领域,但其系统性的方法或许可成为各个行业的借鉴模板。

  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进程中,任何行业如果想搭上“工业4.0”的快车,首先应该储备或引进优秀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且企业需要全面掌握机械制造、电子工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并能使之融会贯通到研发和实践当中,以系统性的方法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软件、电子和机械等各个环节协同起来。

  无论是“工业4.0”,还是“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都是推动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要素。伴随互联网、软件与工业的不断融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工业仍将保持足够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消除认知误区,把握工业制造升级发展的历史机遇,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工业4.0”为契机,完全可以彻底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帮助中国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历史转变。

上一页
(责编:唐沰、孙红丽)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