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成都市场
一半以上商品住房被外地人购得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成都“首位城市”和“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地位深入人心,出于对成都市场的信心,外地来蓉的购房者与日俱增。今年上半年全市购买商品住房的个人购买者中,包括本省、外省和境外在内的外地人购房面积占比超过半数,为55.6%,较去年下半年增加3.3个百分点。其中,省内除成都以外的其他地市州人员购房面积为532万平方米,占比为43.2%,较去年下半年增加2.7个百分点;外省及境外人员购房面积为152万平方米,占比为12.4%,较去年下半年增加0.6个百分点。
对成都市场的信心不仅源于外地购房者,成都市场的企稳回暖也得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看好。上半年,成都新房销售现场和二手房中介门店人气均有所上升,开发企业信心也明显增加。据调查,自今年4月开始,我市20家重点企业销售现场人气指数处于两年来的高位,开发企业普遍预计未来3个月和半年内商品住房成交量价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今年1~6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29亿元,同比增加16.2%,增幅较去年全年增加1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完成767亿元,同比增加18.2%,增幅较去年全年增加13.3个百分点。
“二圈层”升温
商品房成交面积增幅超中心城区
进入7月,成都楼市回暖进一步加速,郊区尤其是二圈层逐渐成为成交活跃区域。据成都市房管局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系统的最新数据,7月成都郊区(市)县成交商品房17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5%,增幅超过中心城区17个百分点。其中二圈层成交12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4%,三圈层成交4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8%。
从排名上看,全市商品房成交同比增幅排名前十位中有八个是郊区(市)县;都江堰抓住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契机,凭借明显的交通优势,实现同比增长一倍有余,独占鳌头。
从商品住房情况看,郊区(市)县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共成交142万平方米商品住房,同比增幅达38%,高出中心城区27个百分点;其中二圈层成交10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6%,三圈层成交40万平方米,同比增幅高达43%,都江堰、新津、崇州、龙泉驿、温江等二、三圈层区(市)县的同比增幅在全市也是名列前茅。
值得注意的是,郊区的改善性需求释放十分明显。7月份,郊区(市)县90~144平方米中大户型商品住房成交同比增加30%,144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商品住房成交同比更是猛增52%,增幅均远远高于中心城区。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