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人民网>>房产>>正文

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 是为了生存还是梦想?【3】

2015年03月30日13: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 是为了生存还是梦想?

  “一群年轻人住在一起,有点像美剧《老友记》”

  李达伟,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四学生,目前已经被保研到上海交通大学,专攻电子方向。在学院提供的众多资源里,李达伟看上了上海伊顿电气中国研究院的实习机会,院里只有4个名额,他跃跃欲试,“一方面我想感受一下外企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也想亲身体验一下上海的生活”。最终凭借公平竞争他拿下了实习机会,实习时间为3~6月。此外,他还计划在此完成自己的校外毕业设计。

  他的实习工作主要是参与软件开发。公司的大部分职员都是海归博士,对新员工的培养采取一对一的帮带制度,李达伟感觉收获非常大。

  “本科学的都是基础知识,课堂上讲的多为理论。而进入到企业真正了解到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以及企业分工,对我而言是非常新鲜的。”同时,作为一个研发机构,研发成果虽然不会直接投入生产,但能够把握科研的最新趋势,还是让李达伟受益匪浅。对于还想出国读博士的他而言,“在这种西式的工作环境实习,开阔眼界,肯定对申请出国读博是有帮助的。”

  李达伟与5个朋友一起合租了一套复式的房子,每人每月水电房租加在一起1400元左右。虽是一套新房,但装修比较粗糙,而且是商住两用房,环境比较吵,但交通方便,步行至地铁站只需10分钟。附近还有菜市场和球场,生活也比较便利。尽管公司提供的住房补贴和少许工资并不足以抵消他在上海的全部花销,但是他和父母都觉得这笔钱花得值了。

  5个室友,有一个是同班同学,两个是同院同学,一个是不同学校但在相同单位实习的,还有一个是在上海找工作的同学。“一群年轻人住在一起,有点像美剧《老友记》。”他们下班回来一起做饭吃、夜聊,周末玩桌游打牌或一起出去旅游,感觉很开心。

  虽然刚刚实习不到一个月,但是李达伟非常享受:企业职员大多是海归博士,工作环境、思维方式都比较open,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直接简单,相处融洽,大家平时下班也会一起打球。此外,他感觉与实习经理的沟通就像朋友一样,完全没有上下级间的拘谨。

  愉快的实习过程让李达伟收获了许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也结交了一群好朋友,渐渐地,他还喜欢上了上海这座城市。但是,李达伟也有淡淡的失落,这份实习让他错失了很多毕业活动,错过了很多永远无法弥补的记忆。“毕业篮球赛又要开始了,但是我在实习没办法过去,感觉很遗憾!”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张心梦、唐沰)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